相约美丽德乡 共话发展愿景

发表时间:2025-03-20 09:21


采访团参观张思德纪念馆。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陈高洁/文梁洪源/图

3月17日,2025年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文化新闻分会年会暨会长会议在仪陇召开。3月18日至19日,全国晚报文化记者编辑在仪陇开展了采访活动。来自羊城晚报、新民晚报、钱江晚报等全国近20家晚报社的文化记者编辑,兴致勃勃地行走在朱德故里的城镇和乡村,解码这片红色热土如何以文化铸魂、以产业筑基,在曾经贫瘠的土地上书写乡村振兴的美丽诗篇。

A田园风光“醉”远客

三月德乡,风光无限。

18日,采访团前往仪陇县农村地区采风,深入了解该县在特色农业发展以及农文旅融合发展方面的情况。

在朱德故里景区,采访团成员不仅实地走访踏勘了状若五星的琳琅山、形似官帽的轿顶山、酷似党徽的锤镰石、宛如青龙偃月刀的关刀山以及貌似中国地图的感恩池,还沉浸式感受了农耕文化、客家文化、“三乡”文化、红色文化的多彩多姿……

《姑苏晚报》人文副刊中心副总监陶冠群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德乡仪陇。此次活动行程满满,收获满满——看到了怡人的田园风光、整洁的新农村风貌,农业社会化服务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让人印象深刻。“虽然这两天的天气还有点冷,但田间地头已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尤其是田野里大片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和山间小路旁不时闪现的梨花、桃花等,赏心悦目,让人沉醉。”

在仪陇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的仪陇县农业展览馆里,仪陇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庞毅站在沙盘和大屏幕前,为远道而来的记者编辑们全面介绍了仪陇县农业发展整体情况。大屏幕上的数据与图表不断切换,展示着仪陇县农业发展的各项成果。

《江南晚报》记者、二级播音员李昕昕说,第一次来仪陇,打破了之前脑海中的固有印象。两天的行程满满,所到之处各方面都令人眼前一亮。仪陇在特色农业发展,以及留住人才、引进人才方面都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我觉得仪陇不仅仅是个有历史厚度的地方,更有产业振兴的活力。希望下次有机会继续深入地了解这里。”李昕昕高兴地说道。

B产业发展齐点赞

3月19日,采访团又先后前往仪陇县张思德纪念馆、仪陇剪纸博物馆、河西工业园银明黄酒生产车间以及布碧丝加工车间采风。大家听着张思德的事迹,感受着仪陇大地的发展脉动,不停发出感叹。

《南湖晚报》编辑部副主任陶峰告诉记者,作为来自浙江嘉兴的新闻人,在“红船启航地”与朱德故里之间,他深感两地红色血脉同频共振。

“此次仪陇之行,既是一次跨越山海的对话,更是一场红船精神原点与伟人故里新篇的时空交响。在‘相约美丽德乡仪陇’的融媒实践中,我们触摸到了乡村振兴的文化肌理:铜鼓桑园与潮水坝橘园里,‘一片桑叶富农家,满山金果促增收’的产业升级令人振奋;双胜油菜花海中,‘农文旅融合活经济’的增值智慧悄然绽放;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内,‘科技赋能田管’的智慧图景重塑现代农业格局。银明黄酒的古法新酿、布碧丝‘从桑园到丝绸’的产业链跃迁,更印证了传统与时代的交响。”陶峰说。

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示,在仪陇这个“天府粮仓”丘区样板区,以115.4万亩粮田、45.2万吨产量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用“3+3”产业矩阵书写乡村振兴答卷。在19969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背后,是“藏粮于技”的硬核支撑,更是“三产融合”的远见韬略。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同时,仪陇县的其他产业也当仁不让,全面进步,取得积极成效。作为新时代媒体人,将以融媒笔触、融媒视野,让这片红色土地的创新探索激荡出新时代壮美和声。


分享到: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北湖路88号  |  电话号码:0817-2259839